术后干眼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洗眼液危险茶狐看世界 [复制链接]

1#

“随着年龄增长,眼球表面会形成一层发黄的脂肪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老珠黄」。”

“一双不再清澈的双眼,还怎么去传达内心的感受呢?”

“眼药水治标不治本,长期使用刺激性大,容易产生药物依赖。”

“保健品真的有效果吗?很多人选择吃保健品等补药来护眼,效果微乎其微,补药吃多了加重代谢负荷。”

……

这些无时不刻散发着浓浓焦虑,借着科普外壳实则有强烈引导性的语句,全部摘抄自各种牌子洗眼液的软文。

在用长长的篇幅夸大其词恐吓读者,又使劲拉踩同功能类竞品之后,此时真正要推销的产品才闪亮登场——

容貌焦虑都内卷到眼球了,没有明亮的双眸怎么谈恋爱?

有了洗眼液,分分钟洗净眼中的异物灰尘,消炎又抗菌,消除疲劳,预防眼部疾病,保护眼角膜。

洗眼液的使用方法很简单。

一个小杯子,几毫升清清亮亮的液体,直接往眼上招呼,让洗眼液充分接触眼球,达到清洁保养的目的。

为了更多带货,网红们把洗眼液的效果传得神乎其神,并且图文并茂以证明它的真实性。

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对比图。

知道的是眼里洗出来的脏污,不知道的,还以为随手在路边抓了把沙子丢进去了……

视觉效果拉满,谁看了都要喊一声医学奇迹。

如果宇宙的尽头是铁岭,那么眼疾的尽头,可能是洗眼液(瞎说的)。

网红推明星用,有图有“真相”,在大面积营销的风靡之下,但凡没点自制力的,很容易就乖乖掏出钱包。

上海的刘女士就是其中一员。

前段时间,她在看直播时发现一款明星同款洗眼液,介绍的种种功效让人很心动,随后就满怀期待地下了单。

结果一段时间用下来,她的眼睛并没有像直播里展现的那样,洗出许多脏东西,反而状态越来越差。

不仅出现干涩、酸胀等症状,甚至还有让人不适的烧灼感。

医院做检查,被诊断为「黏蛋白缺乏性干眼」。

没能洗出闪亮的眼睛,反倒多添了一种新毛病。

医生表示,像刘女士这样本来没什么问题,硬是被洗眼液“洗”出干眼症的人,在眼科门诊并不少见。

“医学上的洗眼应该是用活水清洗,只有在眼部受伤、接受手术等特殊情况下,才会用医用洗眼液冲洗眼睛表面,这完全是出于手术需要。”

将洗眼液倒在杯子里扣在眼睛上晃动的操作,无异于「死水浸泡」,犯了大忌。

也就是说,大部分网传的“洗眼法”操作都不够规范,而这种不专业反而会酿成大祸。

当使用者的眼皮、睫毛、眼表的细菌垃圾,混在洗眼杯中,再随着洗眼的动作混入眼表角膜时,很容易就造成感染,患上干眼症等眼疾,严重的甚至对视力会有损失。

更何况,洗眼液本身的成分复杂,为了能够保证药水长期不变质,里面会添加一些防腐剂成分,所以说如果不是医生建议,这个东西对人本身是没什么好处的。

总而言之,不用不会怎么样,用了也不会有奇效。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洗眼液就曾在代购之中流行。

和如今网红们的话术差不多,那时的代购也是将产品功效无限吹牛放大,甚至一度让人觉得是生活必需品。

叔上大学那会儿就被种草过,好在用到最后无功无过,没有回购。

后来这股风越吹越大,许多微商闻风而动想来分一杯羹,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三无产品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出现了。

丹东女生小L就是受害者之一。

因为上班要长时间使用电脑,加上平时喜欢画眼妆,让她的眼睛总是干涩磨痛,随后在一次皮肤护理的过程中,美容院人员向她介绍了新项目——给眼睛做SPA。

其实就是洗眼液。

对方说是好多明星都在用,还有一位女明星在直播时还特意说了洗眼的好处,于是心动的小L就当场尝试了一次,果然眼睛清凉舒服多了。

虽然体验感不错,但由于美容院收费颇高,小L最终没有购买项目,而是自己跑去网上囤了一大堆货,期盼着用完它们,自己的眼睛能变得更有神好看。

可惜事与愿违。

用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只有在使用洗眼液时有舒适的感觉,但只要稍微过一会儿,就会比洗眼前更加干涩难受。

无奈之下,她只好不断增加洗眼频率,可眼睛还是越来越红,直到洗得再勤也没作用了,医院看诊——

双眼通红,发肿,眼球暗淡无光,情况很不乐观。

这是当时医生们所看到的小L。

而看病时小L带来的那瓶洗眼液,更是让大家哭笑不得。

在她常用洗眼液的包装上,用显眼的字体写着诸多功效“该洗眼液可以缓解“眼疲劳、发困、眩晕、干涩、发痒、畏光”等一大堆症状”……所以,如此神奇的液体,里面到底含有哪些成分?

关于产品安全方面的内容,包装上只字未提。

诸如此类典型的三无产品还有很多,功效噱头也是五花八门,亮眼清污红血丝之类的只能算初阶选手,有更离谱的,甚至敢在介绍里写“可以防雾霾”。

还有号称洗出「眼里寄生虫」的,其实这“虫子”谁洗谁有。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老年人的沦陷。

在互联网时代,老年人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本就较弱,更别提当有心之人用夸张的话术哄骗他们,后果不堪设想。

“用了洗眼液就不用手术受罪。”

谁能保证,老人家听到这种话不会病急乱投医呢?

在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约为21%-30%,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公众对于干眼认知的不足。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应对眼睛不舒服的方式,仍停留在眼药水或洗眼液的阶段,可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其实并不需要。

正如医生们一遍遍科普的那样,我们的眼睛本来就有自洁的作用,眼睛中的泪液作为弱碱性透明液体,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物质,除了具有润滑眼表的作用外,还能清洁、杀菌。

所以,长期洗眼液反而会影响泪液的电解质平衡,同时也使我们眼睛本身的自洁能力下降,变得更加敏感脆弱。

如今的市场上,关于洗眼液的软广硬广仍花样百出,随处可见。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多做功课的同时,也要多向亲朋好友科普正确的健康知识:

眼部不适,及时就医,别瞎折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