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营养吃出免疫力#
现代社会,手机等电子屏幕充斥在生活中,用眼过度,造成眼睛干涩,严重的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
夜盲症表现为暗视力变差,比如从强光环境突然到弱光的暗环境时,由于对比度落差较大,眼睛出现短暂的“盲时”(看不见或看不清),也叫“暗适应”,“盲时”过长就存在夜盲症的风险。其在夜晚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东西。现代医学认为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
人眼的成像结构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含有的视紫红质,是由11-顺式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而成,其对暗光敏感。维生素A缺乏时,11-顺式视黄醛供给减少,暗适应时间延长[1]。
这种病症在古代就有,中医称之为“雀目”、“鸡虚眼”。还记得小学作文我们经常看到“夕阳西下,飞鸟入林”来描述傍晚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鸟类暗视力很差,所以早早进窝里待着。
据记载,美国台维斯等4位科学家于年发现鱼肝油可以治愈干眼病,并从中提纯出一种黄色粘稠液体。到年英国科学家曼俄特将其正式命名为维生素A。那么在更早的古代,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维生素A,是如何治疗“夜盲症”的呢?
唐朝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成书于永徽三年,公元年)中记载动物肝脏可治疗夜盲症,这是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肝开窍于目,都隶属于五行之木,肝虚则目弱(视力弱),所以补肝以明目。在清朝·章穆的一本书《调疾饮食辩》(成书于清嘉庆十八年(年))中更是有神奇的记载:“以肝补肝,羊肝为最,鸡肝次之,猪肝再次之”。作者何以断定这三者的排序是羊、鸡、猪,而不是其它的排序呢?是什么理论还是实践经验?(目前我不清楚,欢迎评论探讨)
这个用肝脏来治疗夜盲症在现代医学上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现代医学发现人体(动物)体内的VA主要储存在肝脏中,所以对于暗视力来说,VA储存在肝脏,用在视网膜。
那么从VA的物质基础上来说,食用肝脏可以补充VA。
接下来我们看看从VA的含量上来说,《调疾饮食辩》中“以肝补肝,羊肝为最,鸡肝次之,猪肝再次之”的排序对不对?
查阅食物成分表:每g含量[2]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神奇?学过排列组合的读者们可以计算一下,三个数有几种排列方式,如果《调疾饮食辩》是蒙的话有多大的概率可以蒙对?
特别提醒:肝脏虽好,不宜多吃,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的下图指示[3]:
[1]汪之顼.维生素A[A].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第二次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研讨会汇编[C].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26
[2]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