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年会暨大坪眼科研讨会”在渝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包括香港、台湾等两岸四地30余名顶级眼科专家,围绕白内障和屈光手术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会后,《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姚克教授,就白内障治疗领域最新科研前沿问题,如干细胞研究和基因研究等最新科研进展进行了专题访问。
我国白内障发展现状和趋势姚教授表示,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IOL)这个领域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且技术越来越先进。年我国白内障手术已经做到了万例。年姚教授就提出,从白内障的防盲手术应该逐步过渡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这是一个标志性进步。现在白内障治疗目标越来越高,治疗方法越来越精细。
首先,是手术切口的变化,这是最为直观的。姚教授已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表示,手术切口越小,术后散光越小,术后炎症反应也明显减少。
其次,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发展促进了大量功能性IOL的出现,这是近几年进展极快的一个领域。如近几年ToricIOL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这是治疗散光相对安全可靠的一种方法。此外,由于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多焦点、双焦点、三焦点及区域折射型IOL等。姚教授研究团队对不同功能性IOL矫正视力效果及术后视觉质量等进行比较,探索不同类型患者更适合的IOL类型。
另外,进展飞快的另一个领域是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FLACS)。从年我国引进FLACS后,其手术量逐步增加。在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眼科中心关于FLACS的临床研究已经形成一个系列研究,目前为止已经发表了七篇有关FLACS的文章。
在FLACS优势方面,通过与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式的对比,FLACS的安全性与之无差别,而在能量节省以及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方面均表现出其优势;并首次在国际期刊JCRS上发表了FLCAS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可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减少角膜水肿,视力恢复更快;在乳白色白内障手术中用于撕囊(CCC),成功率可达%,该研究成果也即将发表。
而在并发症方面,姚教授研究团队也在JCRS上首次报道了,FLACS术后干眼症状较传统术式更为严重,强调FLACS围手术期干眼的治疗。此外,还有角膜切口不稳定性的问题。因为角膜曲率半径不同、年龄不同,因此FLACS的切口位置很难预测。该研究成果也属世界首次,也已发表于JCRS。这些研究发现提示,FLACS还存在着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也促进了各生产厂家进行技术改进。目前,姚教授及其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多例的大样本研究,为其安全性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提供大数据支持。
总之,我国的FLACS手术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巨大,也是我国眼科领域的一大特色。目前为止,我国约有一百多台FLACS手术设备,而且数量还在增加。
关于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姚教授认为,主要是人工智能(AI)中在白内障核硬度、混浊度评级方面的临床应用,我国已有相关报道。今后AI也将是研究发展方向。此外,还有关于干细胞的研究。
干细胞在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干细胞研究在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方面引起了越来越多的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