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干眼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巨细无遗全程护航姚克教授谈白内障围手术
TUhjnbcbe - 2021/2/8 16:05:00
盖百霖遮盖液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0089.html

编者按:

目前我们已认识到,白内障手术可能导致术后干眼或加重术前已有干眼,而术后干眼影响视觉质量。要达到精准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获得理想的术后效果,必须重视干眼的问题,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管理势在必行。年末,“第六届全国干眼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眼表与泪液疾病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中医药眼保健学术会议”在厦门成功召开。会上,医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带来《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防治和管理》精彩学术讲座,围绕白内障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干预与管理等六大模块内容依次展开,分享相关防治经验,翔实精彩,对临床启迪深远。

01

术前眼表情况评估

姚克教授表示,关于术前眼表情况的评估,病史询问、症状询问、眼部常规检查和干眼相关检查可辅助确诊干眼,角膜染色检查辅助评估干眼严重程度。

病史询问:是否存在增加干眼风险的病史,如眼部手术史、全身及眼部长期药物治疗史、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等。

症状询问:是否存在干眼相关症状,如眼部干涩、视疲劳、异物感、烧灼感、流泪、眼痒、眼红、眼分泌物增多、视力波动(注意区分干眼引起的视力波动和白内障引起的视物模糊)等。必要时可用《中国干眼问卷量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或干眼问卷-5(DEQ-5)评估干眼症状。

姚教授提醒我们注意,部分干眼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术前对眼表的评估流程不应因无症状而终止,应常规行干眼相关体征的检查。

眼部常规检查:裂隙灯显微镜下对患者眼表情况进行观察,注意睑缘是否有充血、肥厚、毛细血管扩张、新生血管,睑板腺开口是否有阻塞、狭窄、脂栓,泪河高度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角膜上皮点状混浊。可疑有睑板腺功能不良(MGD)者可挤压下眼睑观察睑板腺排出能力及分泌物性状协助确诊。

干眼相关检查:此处姚克教授建议将泪膜破裂时间(BUT)作为术前干眼常规筛查项目,更推荐使用非接触式检查测量BUT,如多功能角膜地形图仪或泪膜干涉成像仪。裂隙灯常规检查中发现可疑MGD患者,可加行睑板腺成像检查。其他如泪液渗透压、MMP9、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ing)也可以用来检测干眼并协助划分干眼类型,但因接触式操作在术前常规筛查中不作推荐。

角膜染色检查:对于已确认存在干眼或MGD的患者,建议行角膜染色对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后续治疗和手术时机指导有重要意义。以荧光素钠染色最为常用,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角膜上皮细胞完整性。

另外,姚克教授也分享了APACRS《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后眼表管理实践指南》的相关内容。该指南强调了术前眼表充分评估的重要性,检查内容可包括如下几项:

传统干眼检查:泪液分泌试验、TBUT、眼表荧光素染色;

疑有角膜知觉减退者可做角膜知觉检查;

如果泪液MMP9检查结果阳性则即使无症状也需干眼治疗;

泪液渗透压高的患者需在泪液状态恢复正常后手术,并需重新对角膜曲率读数进行测量。

02

术前眼表条件的改善

轻度干眼:术前轻度干眼患者,可于术前1周加用人工泪液并持续到术后,以改善眼表微环境、增强对围手术期各种损伤的抵抗力。伴有轻度MGD的患者需持续维持眼睑清洁,辅以睑板腺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

中、重度干眼:术前有中、重度干眼或MGD的患者,建议先参照《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年)》及《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年)》进行系统性治疗,待眼表情况稳定后再行白内障手术。

其他眼表疾病:对术前有感染性睑缘炎的患者,应先进行长期清洁、热敷、按摩(炎症活动期慎用)、局部或全身抗生素综合治疗后再考虑白内障手术,在手术准备阶段注意对睑缘的消*,降低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几率。术前有球结膜松弛、翼状胬肉、睑缘畸形和倒睫等干眼危险因素的患者,可酌情先行眼表手术治疗。

03

围手术期对眼表的保护

姚克教授指出,围手术期眼表损伤主要来源于角膜切口、围手术期滴眼液使用、术中眼表暴露(灯光、干燥空气)、术中眼表上皮机械损伤这四方面。关于术中眼表上皮机械损伤方面,术中应注意轻柔操作,减少对眼表组织的机械性损伤。

角膜切口:相关研究显示,透明角膜切口可使角膜神经丛受损,导致角膜感觉下降、瞬目减少、泪液蒸发过强、泪膜破裂时间变短。白内障手术患者角膜知觉阈值明显增高,泪液蒸发量明显增加。鉴于此,姚克教授建议到,在干眼患者中尽量选择较小的手术切口。由于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多沿9点和3点方向延伸至角膜中央,应尽量避免颞侧和鼻侧透明角膜切口。

围手术期滴眼液使用:围手术期多种常规药物(含防腐剂、苯扎氯铵)可增加术后干眼的风险。因此对眼表情况不佳的患者,在保证药物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苯类滴眼液的使用频率和时长,或选择滴用次数较少的长效剂型。尽量选择不含防腐剂的滴眼液。

术中眼表暴露:研究显示白内障手术时间越长,术后杯状细胞密度的减少越严重。所以术前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减少术中不必要的等待,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灌注液保持眼表湿润,可酌情眼表涂用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这对眼表有一定保护作用。而具有引流效果的开睑器可加重术后干眼,因此避免在干眼患者的手术中使用引流开睑器。另外,如有条件可使用显微镜滤光片。

04

术后干眼的诊断与治疗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状在术后1天即可出现,井在1周-1月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缓解,由于术后滴眼液*性引起的干眼症状可发生较晚。其症状表现为眼部干涩、异物感、灼烧感、流泪、眼红、视力波动等;如按照术后炎症或结膜炎治疗,加量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可无效或导致症状加重。

关于体征,常规裂隙灯检查患者角膜、前房、晶状体多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结膜充血;伴有MGD患者可有睑板腺开口阻塞或脂栓、睑缘充血、眦部泡样分泌物堆积等。关于干眼相关辅助检查,以BUT缩短和角膜荧光素染色为重要确诊依据;同时可出现角膜知觉减退、泪膜脂质层变薄、泪液分泌少等检查结果的异常。

谈及术后干眼的治疗,姚克教授提到,APACRS指南中推荐将人工泪液作为术后干眼一线治疗。人工泪液可以帮助白内障术后患者减轻症状、恢复BUT、提高视觉效果。姚教授建议选用不含防腐剤的人工泪液,对于泪膜脂质层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含有脂质成分的人工泪液。术后干眼的治疗药物还包括促泪液分泌药物、抗炎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

促泪液分泌药物:地夸磷索钠滴眼液通过激活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P2Y2受体,促进干眼患者自身泪液及黏蛋白分泌,同时对泪膜起到稳定作用,在对于术后干眼的治疗上较人工泪液效果更佳。

抗炎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低浓度激素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可能对术后干眼起到治疗作用。关于免疫抑制剂方面,0.05%环孢素A有助于术后干眼的改善。需要注意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在已有角膜上皮损伤的患者中可能导致角膜上皮愈合减慢,甚至引起角膜溶解。

其他药物: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维生素A棕榈酸酯胶等可促进上皮修复。对于干眼严重人工泪液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自体血清滴眼。

05

医患沟通与健康教育

姚克教授表示,应充分告知术后干眼的常见性,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告知患者干眼是一种需要长期综合治疗的慢性疾病,加强患者随访的依从性,增加整体治疗方案的成功率;充分的医患沟通和心理疏导也有助于促进干眼症状的改善。

除临床治疗外,应嘱患者维持有利于改善眼表条件的生活习惯,如清淡饮食、注意全身水分及营养补充、适当增加Ω-3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患者慎用)、避免吸烟和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等。

06

特殊手术人群注意事项

特殊手术人群主要有自身免疫相关性干眼患者、糖尿病患者、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除手术患者、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这几类。

自身免疫相关性干眼患者:包括干燥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这类患者干眼严重,手术发症风险高,更易出现无菌性角膜溶解等严重术后并发症。姚克教授建议采取这样的措施:免疫风湿科协助控制全身病情,加强眼表改善与保护,待全身及眼部情况稳定后再考虑行白内障手术。满足控制炎症反应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NSAIDs滴眼液的使用。

糖尿病患者:上皮损伤愈合慢、炎症反应剧烈,故术后泪液和睑板腺的功能异常较普通患者更明显且持续更久。周围神经感觉减退而导致症状-体征分离,常因无明显症状而忽略眼表损伤。注意对本类患者围手术期眼表情况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巨细无遗全程护航姚克教授谈白内障围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