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阅读时长约5分钟
作者:高特佳博士后创新基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跨越古今中外的俗语,反映出眼睛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电子产品渗透率上升、户外运动时间减少,近年来,我国各类眼病发病率逐年攀升。
图1:中国眼科诊疗市场规模(亿元)
不过,横向来看,尽管我国眼部疾病患者人数已远超美国,但从用药统计来看,中国眼科用药的总市场销售目前远低于美国。图2:年中美眼科用药市场与患病率比较
可以预测,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及生活节奏加快,眼科疾病患者人数将继续增加;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美眼科用药差距会逐渐缩小,成为中国眼科用药行业未来增长动力。
眼科药物有哪些?
由于眼部结构的特殊性,全身性给药不能及时有效地到达眼部病灶部门,仅仅只在感染比较严重的时候使用全身性用药。因此,眼科疾病、尤其是眼表疾病的治疗,一般采用局部给药的治疗方式。分种类来看,眼科用药主要分为抗眼部细菌感染药、抗眼部病*感染药、降低眼压药、散瞳药、眼用局部麻醉药等。表1:部分眼科用药类别及常用药物分析情况由于眼睛是人体最为精密、结构最为复杂的一个器官,部分结构如角膜和视神经是不可再生的;且滴眼液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与肿瘤药物等传统领域有所不同,涉及临床前制剂处方、动物实验、PK实验等环节。这就要求眼科药物的研发需要建立在对眼科学有完整而深入的理解基础上,对研发团队在相关领域资历和经验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兼具化合物设计、模型验证、临床、制剂方面具有专门眼科领域深耕的人才。表2:国际及国内眼科药物企业由上表可见,一方面,目前国内眼科领域兼具热度和研究成果的企业数量不少,反映出眼科药物赛道热度正逐渐上升;另一方面,目前主流管线布局仍为“引进为主、仿创结合”。干眼症药物:
国内市场空间大,呼唤抗炎及新机制药物
以临床中仅次于屈光的第二大眼病——干眼症为例,随着知识型人群增长、现代化办公普及,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提升,干眼症发生率也在递增,从而构成眼科抗炎、润目药物的主要诉求。
干眼症是由于泪液的量、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该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通常机理研究认为,直接原因是T细胞的招募和激活释放不同的炎症因子,从而导致干眼症的发生。
从市场规模来看,干眼症患者在中国有将近2.35亿人,其中18%为中重度的干眼症患者,急需创新药物的治疗。
图3:中国成人干眼症患者分层然而,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干眼症药物以人工泪液及抗炎药物为主。表3:干眼症市场竞争情况其中,国内市场16款临床中的干眼症药物,有11款为人工泪液。国内急需抗炎干眼症药物的开发。表4:干眼症临床竞争情况从竞争格局中可以看出,国内主要研发方向为环孢素,而国外新机制较多。但是干眼症临床失败率高,新机制风险较大。国内干眼症市场空间足够大,也需要多新机制药物来满足干眼症临床需求。青光眼药物:
未满足临床需求,治疗方案待改进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危害性高的眼科疾病,为因眼内压升高而导致的退行性疾病,可导致视神经损伤及视力丧失,也因而成为仅次于白内障的全球不可逆性失明的第二大原因。
根据前房角的表现,青光眼主要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及闭角型青光眼。值得警惕的是,开角型青光眼在实力受损前常常没有症状。
数据显示,年,中国有青光眼患者近万人,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3.05%,该两项数据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比例略高,约占56.1%;开角型青光眼约占43.9%。
从治疗方法来看,开角型青光眼初期可用药物控制,后期才可能需要手术;而闭角型青光眼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图4:青光眼主要临床症状及治疗手段
然而,从目前已上市药物来看,现有治疗方案仍有不少问题。一方面,小梁网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数量及功能的改变,对眼压升高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并没有已上市青光眼药物针对其进行作用。
另一方面,青光眼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且不同病人对不同机制药物的敏感性和副作用不一样,因此需要新机制药物联合使用。因此,目前市面上青光眼药物并未能满足临床需求。
表5:各类青光眼药物治疗效果整体来看,眼科药物整体研发难度较大,中美患病基数和用药市场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国内眼科药物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不过,由于研发路径特殊,项目团队需要兼具化合物设计、模型验证、临床、制剂等环节的复合型研究人才,成为国内眼科药物企业面临的挑战。
往期高特佳Insights
医疗服务有哪些细分领域和发展趋势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