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干眼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合理膳食倡三减,良好习惯促三健
TUhjnbcbe - 2021/5/17 20:51:00
北京痤疮医院讲解治疗痤疮的办法有哪些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10111/8578725.html
点击上方“蓝字”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迎来了第31个“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的宣传主题是“合理膳食倡三减,良好习惯促三健”。正是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更加知道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病*无情、人间有爱,让我们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树立起科学的营养观念,强健体魄,科学防病。在此,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出倡议:


  一、合理营养膳食


  1.均衡膳食,多喝水。每天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肉、蛋、奶、豆等食物,多吃新鲜蔬果,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少油少盐少糖,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远离野生动物,使用公筷、采取分餐。


  二、积极锻炼身体


  1.疫情期间以居家运动为主,每天30-60分钟为宜。


  2.劳逸结合,运动适度。配合充分的运动前热身,预防运动损伤。


  三、养成卫生习惯


  1.勤洗手、多通风,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勤晒衣被,保持家居、衣物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咳嗽、打喷嚏注意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用手直接遮挡;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口、眼、鼻。


  四、做好自我防护


  1.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影院、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2.必须外出时,按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到及时更换。


  3.注意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并减少接触公用物品。


  4.主动健康监测,早晚测量体温,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隔离、就医。


  五、自我心理疏导


  1.官方渠道获取正确疫情信息,建立正向思维,积极思考,不信谣、不传谣。


  2.面对焦虑和不安,主动与家人、老师、同学进行沟通获得疏导,或者通过学习、听音乐、运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


  健康自己就是最大的关爱别人,各位同学,让我们心手相牵、相互关爱,与全国人民共克时艰。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

年5月

青少年营养科普知识11-17岁青少年营养与健康——营养需求篇(一)能量和三大宏量营养素
  均衡膳食和充足营养是保证青少年身心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基础。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除了要维持生理代谢和身体活动需要,还要满足组织器官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因此其相对需要量高于成人。
  ?能量和三大宏量营养素
  青少年的能量需要量要满足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以及生长发育。其中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包括新组织中合成及储存的能量,年龄越小,占总能量需要量比例越大,主要来自膳食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
  蛋白质有不同的氨基酸构成,是生命的基础,构成人员的组织和器官,参与人体各个代谢过程。青少年蛋白质需要量包括蛋白质的维持量以及生长发育所需储存量,每天需要摄入55-75g(见表)。处于生长阶段的青少年对蛋白质缺乏更为敏感,常表现为生长迟缓、低体重、免疫功能下降等;过多蛋白质摄入也会使尿钙排泄增多、肝肾负担加重等。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以及大豆制品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其中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应占膳食总蛋白的50%。青少年尤其应增加豆制品摄入,保证每日20~25g。
  中国11~17岁青少年宏量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引自: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脂类为人体提供和储存能量,提供必需脂肪酸,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持体温。适宜的脂类摄入量对于维持青少年的发育与健康必不可少。膳食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风险。而脂肪摄入过低,会导致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我国6~17岁儿童膳食脂肪摄入量应占供能比的20%~30%。其中,DHA和EPA促进大脑及认知发育,建议青少年增加摄入富含DHA的海鱼。反式脂肪酸对青少年生长及心血管系统损害较大,建议其供能比应小于1%。应减少摄入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如威化饼干、奶油面包、派、夹心饼干等。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最主要和最经济的能量来源,青少年碳水化合物推荐摄入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50%~65%。应该摄入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限制纯能量食物的摄入,减少含糖饮料、甜点等的摄入,后者与超重肥胖、龋齿发生关系密切。WHO把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称为游离糖。WHO及我国均建议青少年游离糖摄入量小于供能比的10%,最好能控制在5%以内。11-17岁青少年营养与健康——营养需求篇(二)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类维持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虽然需要量少,但不可缺少。青少年比较容易缺乏的主要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
  1)维生素A青少年需要充足的维生素A保持黏膜完整,维护视力健康,维持免疫功能,需要每天摄入-μgRAE。—年中国6~17岁城市青少年维生素A缺乏、边缘缺乏率分别为7.69%和18.57%。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各种动物肝脏、鱼、蛋*、奶制品等,应占全部来源的1/3。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在深色蔬菜如胡萝卜、菠菜、南瓜中含量较高,青少年应保证每日蔬菜的1/3~1/2为深色蔬菜。
  中国11~17岁青少年维生素和矿物质参考摄入量(DRIs,)
  引自: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也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每天需要摄入10μg。长期维生素D缺乏与骨软化、骨质疏松有关,青少年多见亚急性佝偻病,以骨质增生为主,容易出现腿疼和抽搐。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极为有限,维生素D仅富含于某些海洋鱼类的肝脏。维生素D主要靠皮肤经过适当的日光紫外线照射后合成,或额外的维生素D补充,青少年应保证每日60分钟户外活动,在不能进行足够户外活动或日光不充足的季节,可选用维生素D强化食品或补充剂。
  3)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在铁的利用、叶酸还原、胆固醇代谢,以及抗体、胶原蛋白、神经递质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每天需要摄入90-mg。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青少年每日至少保证摄入~g蔬菜水果。11-17岁青少年营养与健康——营养需求篇(三)矿物质
  人体由各种各样的矿物质构成,其构成与地壳的主要成分比较一致。与青少年生长发育关系比较密切且容易缺乏的矿物质主要包括钙、铁和锌。
  1)钙构成骨骼、牙齿和软组织的重要成分,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往往比成年人需要更多的钙,需要每天摄入0-mg。如果长期钙摄入不足,并常伴随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引起生长迟缓、骨钙化不良,严重者出现骨骼变形。此外青少年钙摄入充足还有助于青壮年时期(30~40岁)骨密度峰值达到较高水平,从而降低中老年时期骨质疏松风险。奶和奶制品是钙的良好食物来源,青少年应保证每日~g奶制品摄入。大豆及其制品也是钙较好的来源。
  2)铁铁主要参与人体对氧的运输和利用,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对铁需要量增加,特别是青春期生长加速阶段,铁需要量很大,需要每天摄入15-18mg。铁缺乏可以引起贫血,身体耐力、免疫和抗感染能力降低,生长迟缓及学习能力下降,这种认知和学习能力的损害在补铁后也难以完全恢复。动物血、动物肝脏、大豆、黑木耳、芝麻酱中含铁丰富,畜肉类和动物肝脏是铁的良好来源。
  3)锌锌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免疫功能、物质代谢和生殖功能均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每天摄入9.0-11.5mg。青少年锌缺乏的表现包括味觉障碍,偏食、厌食或异食,生长迟缓,性发育或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等。动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锌,贝壳类海产品、畜肉类、动物内脏等都是锌的良好来源。11-17岁青少年营养与健康——营养需求篇(四)其他营养素
  我们日常的饮食除了提供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还提供水、膳食纤维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膳食纤维对青少年有显著的健康益处,包括降低便秘、超重肥胖、糖尿病等的发生风险。建议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量比成人(25g/d)适当减少,14岁以下青少年适量下调为10.0g/0kcal,14岁以上接近成人(12.5~15.0g/0kcal)。全谷类、薯类、豆类、水果、蔬菜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青少年应保证每日至少~g蔬菜水果摄入。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体内含量最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水含量逐渐降低,12岁以上青少年逐渐接近成人水平。饮水不足或水丢失过多,均可以引起体内失水。失水量占体重2%时就会感到口渴,出现尿少、体能下降、生理应激增加等反应。长期水摄入不足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和体能。水的需要量主要受代谢、性别、年龄、身体活动、温度、膳食等因素影响,不仅个体差异较大,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和生理条件下也有差异。青少年饮水的适宜摄入量(AI)为11~13岁男1ml/d、女1ml/d,14~17岁男ml/d、女ml/d。在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应适量增加饮水量。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青少年营养与健康——均衡膳食
  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更强调要获得营养均衡的食物,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日常膳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青少年均衡膳食的基础。食物多样包括食物种类多样、颜色丰富多彩、烹调方法适当变化。其中,食物原料多样是首要原则。青少年每日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等食物,进行同类食物互换,达到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指谷薯类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占青少年膳食总能量的一半以上;应该包括适量的粗杂粮和全谷类。近40年来,我国青少年谷类消费逐步下降,尤其是在大城市。
  2、多吃蔬菜水果
  新鲜蔬菜水果是青少年合理供餐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蔬菜会导致青少年便秘、肥胖,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新鲜水果的营养价值与新鲜蔬菜相似,但蔬菜并不能代替水果;我国青少年的蔬菜水果摄入量普遍低于推荐量,尤其是新鲜水果摄入量更为不足。建议青少年应该保障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达到~g,每天要提供3种以上新鲜蔬菜,做到餐餐吃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1/2以上,适量搭配菌藻。并且做到天天吃水果,-g。
  3、适量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是青少年均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食物饱和脂肪酸和能量相对较高,摄入过多可增加肥胖发病风险,因此摄入量要适当。从营养的角度,日常膳食首选鱼虾等水产,每天40-75g;其次是鸡鸭等禽类,最后是猪牛羊等畜类,二者每天40-75g。要摄入不同种类及烹调方式的鱼、禽、蛋和瘦肉,强调畜肉以瘦肉为主,少吃或不吃肥肉及腌肉腊肉等。为满足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需要,每周可以吃1次动物肝脏,每人每次20~25g。
  4、每天吃奶类
  奶及奶制品是膳食钙的主要来源,也是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维生素D和维生素B2的重要来源之一。经常摄入奶制品有利于青少年骨骼健康及生长发育。—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显示,仅有35.9%的6~17岁儿童能够达到每天摄入1次及以上奶及奶制品。青少年要保证每天g及以上的奶或奶制品摄入,可以选择牛奶、酸奶、奶酪、奶粉等互相搭配。同时,鼓励青少年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适当的阳光照射,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5、常吃豆类和坚果
  大豆及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及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青少年也要经常吃适量的豆类及其制品,满足对优质蛋白质的需要。坚果的摄入要适量,以果仁计算,每周为50-70g。
  5、少盐少油少糖
  一系列监测表明,我国6~17岁儿童烹调油、食盐和游离糖摄入过多,尤其是大城市青少年,会增加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青少年要适当减少食盐摄入,培养清淡口味,推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应适当控制烹调油和动物脂肪用量,每天的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g。同时,青少年要控制游离糖(如糖果、巧克力等)和含糖饮料摄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合理饮食行为
  青少年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形成和固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受益终生。青少年的合理饮食行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按时吃一日三餐
  青少年一日三餐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早餐安排在6:30-8:00,午餐11:30-13:30,晚餐17:00-19:00之间。早餐用15~20分钟,午、晚餐以30分钟左右,不宜过短,也不宜太长。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三餐做到定时定量,不应该饥一顿饱一顿。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为宜,也就是常说的“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适量”。
  2、营养均衡的早餐
  早餐对于青少年的健康生长发育和保证学习能力很重要。不规律吃早餐或早餐食物种类单一,会增加青少年患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风险。青少年不仅要做到每天都吃早餐,而且早餐的营养也要均衡。一顿营养充足的早餐应包含以下4类食物的摄入:
  谷类食物:馒头、花卷、面包、米饭、米线等;
  动物性食物:蛋、火腿、猪肉、牛肉、鸡肉等;
  奶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牛奶、酸奶、豆浆、豆腐脑等;
  新鲜蔬菜水果:菠菜、西红柿、茄子、白菜、苹果、梨、香蕉等。
  如芹菜牛肉馅包子,搭配豆浆;或者面包夹煎鸡蛋和*瓜片,搭配牛奶;以及西红柿鸡蛋挂面汤,搭配豆腐干……这些基本都是符合青少年特点的营养充足的早餐。
  3、合理选择零食
  零食是指一日三餐以外吃的所有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合理的选择零食可以作为青少年日常膳食的有益补充。青少年可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以及正餐不容易摄入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奶及奶制品等。油炸、高盐或高糖的食品不宜做零食,更不能代替正餐:如糖果、冰激凌、各种含糖饮料、薯片、虾条、干脆面、油炸食品、太咸或者太甜的食物、街头食品(如烤羊肉串)、干脆面或方便面等。更不要吃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无生产厂家信息的路边小零食。吃零食的量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两餐之间可以吃少量零食,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记得吃零食后要及时刷牙或漱口。
  4、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饮料
  足量饮水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学习能力。青少年每天应少量多次、足量喝清洁的饮用水,首选白开水。在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应适量增加饮水量。饮水应少量多次,不能口渴后再喝。多数饮料含有大量的添加糖,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对青少年的健康造成危害,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把饮料当水喝。如果喝饮料,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不买三无产品,尽量不买花花绿绿的饮料。同时,选择饮料时要看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饮料。
  5、青少年不饮酒
  由于青少年的发育尚未完全,对酒精的耐受力低,容易发生酒精中*及脏器功能损害,并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因此青少年不能饮酒。要提高对青少年对饮酒危害的认识。家长要避免当着青少年的面饮酒,不让青少年尝试饮酒。加强对青少年聚会、聚餐的引导,避免饮酒。学校应开展预防酒精滥用的宣教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不向未成年人售酒,建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限制最小饮酒年龄,并加强对酒精饮料的管理,做好预防酒精滥用的早期预防控制工作。青少年营养与健康——常见营养问题及预防(一)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青少年贫血最常见的类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中国6~17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6%,明显低于2年。全血血红蛋白是最常用的、简单易行的检测和判定贫血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的调查;可以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或采用Hemocue等较为简便的电子化检测系统。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水平等生化指标都是用来了解缺铁性贫血特征的敏感指标。
  青少年出现缺铁性贫血会出现心慌、气短、精力不集中等症状,降低青少年抗感染能力,抗寒冷能力;还会阻碍他们的生长发育、降低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许多膳食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膳食铁摄入量大都超过推荐量,但铁的实际利用率较低,引起铁摄入不足。青少年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瘦肉;也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铁的吸收。虽然菠菜等绿色蔬菜含铁量也较高,但铁吸收率远低于瘦肉等动物性食物。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青少年,应当在医生或营养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明确病因,及时治疗。青少年营养与健康——常见营养问题及预防(二)超重肥胖
  超重肥胖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的重要营养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大城市。年我国发布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WS/T-),适用于对我国各地区、各民族6~17岁儿童开展超重与肥胖的筛查,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超重界值且小于肥胖界值点为超重;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肥胖界值为肥胖。此外,肥胖的基础是人体内堆积过多脂肪。实测或间接测定青少年身体脂肪含量,即体脂百分比对于了解青少年肥胖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均明显高于2年水平。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明显高于农村,但农村上升速度比较快。肥胖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很大,可以影响多个系统的功能和运动能力,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的危险。
  超重肥胖青少年要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食物总量及总能量的摄入,进餐时间和地点应有规律。做到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避免零食和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开水的习惯。食物以煮、蒸、炖、氽等为主,不用或少用煎、炸等方法烹调。鼓励他们逐步提高身体活动频率和强度,做到运动生活化,减少静态活动。对于出现并发症的超重肥胖青少年,考虑专科医生进行治疗。青少年营养与健康——常见营养问题及预防(三)生长迟缓/消瘦
  我国青少年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营养不良,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地区。评价我国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主要采用年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适用于我国不同地区或民族的所有6~18岁青少年。生长迟缓是指青少年身高小于或等于同性别、同年龄身高界值点;消瘦是指青少年BMI小于或等于同性别、同年龄BMI界值点;先排除生长迟缓阳性者,再筛查消瘦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在标准中被统称为营养不良。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3.2%,消瘦率为9.0%,比2年有明显下降;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青少年的生长迟缓和消瘦会阻碍正常的生长发育,影响成人的健康,乃至国家的人口素质。轻度生长迟缓和消瘦的学生,保证充足能量摄入,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经常食用奶及奶制品,每天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保证吃好一日三餐,纠正偏食挑食和过度节食等不健康饮食行为,保持适宜的身体活动。对重度的学生或继发性的生长迟缓和消瘦,由临床专业人员进行治疗。青少年营养与健康——常见营养问题及预防(四)维生素A/D缺乏
  我国青少年存在一些维生素A或微生物D缺乏,影响儿童的健康健康成长。
  低年龄青少年是维生素A缺乏的高危人群。WHO推荐青少年维生素A缺乏为血清视*醇浓度<0.70μmol/L;边缘性维生素A缺乏为0.70μmol/L≤血清视*醇浓度<1.05μmol/L;维生素A充足为血清视*醇浓度≥1.05μmol/L。—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显示,我国6~8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9%,边缘维生素A缺乏率为24.0%,随年龄增加明显下降。同时,农村青少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维生素A缺乏导致青少年生长迟缓、贫血、免疫功能下降、暗适应障碍、干眼症等。患有轻度到中度维生素A缺乏的青少年呼吸道感染和腹泻风险升高,补充维生素A可降低青少年腹泻和麻疹的严重程度。鼓励青少年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牛奶、蛋*和富含β-胡萝卜素的深绿色叶菜、胡萝卜、芒果及其他橙*色的蔬菜水果。或使用维生素A强化油,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A制剂,但要注意防止维生素A摄入过量。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主要采用血清25-(OH)D浓度来评估,通常认为低于25nmol/L(10ng/ml)为维生素D缺乏,而适宜的水平为大于等于50nmol/L(20ng/ml)。我国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也并不理想,—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有53%的6~17岁儿童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北方地区比南方更严重。此外,我国青少年膳食钙的摄入量普遍较低,低钙和维生素D摄入会对青少年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鼓励青少年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芝麻、豆制品等,多吃维生素D丰富的海鱼、动物肝脏、蛋*等。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青少年,必要时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并及时监测血清25-(OH)D水平。青少年营养与健康——营养保健指导
  青少年处于繁重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参与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要在日常做到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些营养素和食物的摄入。
  1、考试和学习期间饮食
  学习时大脑活动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尤其复习、考试期间,大脑对氧和某些营养素的需求比平时增多。大脑是人体中耗氧最大的器官,对缺氧非常敏感。当脑细胞活动剧烈或时间过长,会有供氧不足的表现,表现为头昏脑胀、思维迟钝、打瞌睡等。除氧耗量增加外,大脑对某些营养素如蛋白质、磷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铁的消耗也增加。因此,要注意这些营养素的补充。
  2、运动期间的饮食
  运动时,能量的消耗取决于运动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加强,蛋白质供能应占总能量的10%~15%。运动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运动日的膳食中应摄入充足的粮谷类食物,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50%~65%。一般运动量时,机体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和平时的需求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在运动量较大时或在高温气候出汗比较多时,对水溶性微量营养素的需要略有增加。但需注意的是,青少年运动中丢失的微量营养素以食物补充为主,不建议通过特殊用途饮料(运动饮料、电解质饮料、能量饮料等)来补充。运动中和运动后水分的补充,要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三减三健科普知识一、减盐


  1.食盐与健康


  盐的摄入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胃癌、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高盐(钠)摄入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而降低盐(钠)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指出“年全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高盐摄入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营养因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总结认为,膳食钠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血压升高易导致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每天少吃3克盐能使得脑卒中风险下降15%,坚持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此外,血压升高还易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每天少吃3克盐能使得冠心病风险下降9%。


  高盐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长期高盐摄入会造成胃黏膜细胞与外界较高的渗透压,可导致胃黏膜直接损伤,发生广泛性的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使胃黏膜细胞有发生癌变的风险。摄入过量盐分还会使胃酸分泌减少,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增加胃部病变及发生胃癌的风险。我国8省个县的调查显示,吃盐越多,胃癌死亡率越高。


  2.减盐措施


  (1)加强对食盐的了解,掌握减盐技巧


  儿童青少年在家庭中,向所有家庭成员宣传食盐与健康相关知识,鼓励督促家庭成员掌握切实可行的减盐措施和技巧,如选用新鲜食材,合理应用烹调方法等。


  (2)发起一个家庭减盐行动,并监督落实


  发起一个家庭减盐行动,通过膳食记录等方法调查家庭成员的每日食盐摄入量,在当前摄入量的基础上,设定阶段性的减盐目标,最终达到每人每天5克的食盐用量目标。


  (3)主动改变自己的口味,坚信低盐饮食更健康


  人的味觉是逐渐养成的,减盐需要循序渐进,要坚信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并对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4)了解高盐食物(包括‘隐形’高盐食物)


  了解日常生活中高盐食物有哪些,一些加工食品虽然吃起来没有咸味,但在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食盐,如面条、面包、饼干等;鸡精、味精含钠量较高,应特别注意。


  (5)
  在校就餐时,
  (6)减少外出就餐


  首先要做到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如去餐馆就餐或定外卖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外出就餐时,注意多喝开水少喝汤。一般餐厅的汤里,含盐量在1.2%~2%,也就是克汤里含有1.2~2克盐。两碗汤下肚,就可能吃下了5克盐,再加上菜中的盐,一天的食盐量就大大超标了!


  (7)
  注意
  (8)少吃零食


  青少年比较爱吃零食。大多数零食的盐含量比较高,零食吃多了,往往在不经意中增加了盐的摄入量。

二、减油


  1.油与健康


  油脂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能改善食物风味,增进人们的食欲,另外,油脂的饱腹作用能延长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可以防止饮食后过早出现饥饿感。


  然而,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高油、高脂肪、高胆固醇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长期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所以要控制油脂摄入量。


  2.减油措施


  (1)控制使用烹调油总量


  减少油的摄入,需要不断强化健康观念,通过改变烹饪和饮食习惯,以计量方式(如控油壶)减少油的摄入,家庭应该根据目前每人每天烹调油的用量,设定减油的目标,培养自觉控油的行为,逐渐减少摄入量,最终将烹调油的使用量控制在每人每天30克以内。


  (2)使用控油壶


  建议使用带刻度的油壶或油勺,做到量化用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一家三口,大约就是75-90克油,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这样便能比较轻松和准确地控制用油总量。坚持家庭定量用油,逐步养成习惯,降低慢性病发生的风险。


  (3)多用少油和少用多油的烹饪方式


  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减少用油量。蔬菜可采用白灼、蒸、凉拌的方式,减少“炒”的频率;动物性食材可采用蒸、炖、煮和焖的方法代替油炸、油煎;在外卖点餐时尽量选择蒸、煮、炖的方式,尽量不点或尽可能控制油炸类食物的点餐次数和使用数量。


  (4)少吃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高脂肪高能量,容易造成能量过剩。而且反复高温油炸不仅破坏营养素,还可能产生多种有*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儿童青少年应少吃油炸和含油量过高的食品。常见的油炸和含油量高的食物:炸鸡腿、炸丸子、炸薯条以及炸鱼等典型的油炸食品;水煮鱼、地三鲜、烧茄子等过油的菜肴,均含有大量油脂。


  (5)少用动物性脂肪


  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是常见的饱和脂肪酸来源,饱和脂肪酸容易导致血胆固醇升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此要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使用数量和频次。


  (6)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


  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于加工食品,比如植物人造奶油蛋糕、含植脂末的奶茶,使用起酥油制作的糕点,限制这些含反式脂肪酸的零食的摄入,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


  (7)不喝菜汤或用菜汤拌饭


  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因此建议不要喝菜汤或用菜汤拌饭食用;这一行为在减少油脂摄入量的同时,也能帮助减少盐的摄入。


  (8)
  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避免或减少选择含“部分氢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的预包装食品。

三、减糖


  1.糖与健康


  (1)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导致肥胖


  糖对身体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长胖,每克白砂糖中就含有千卡能量,研究表明,在自由饮食不控制能量摄入的情况下,减少糖的摄入能降低体重0.8千克。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肥胖的发病风险,每增加摄入1份(~毫升)含糖饮料,持续1年,可使儿童的BMI增加0.06kg/m2(0.5~0.9千克),使成人体重增加0.22~0.85千克。


  (2)过量摄入糖类可引起龋齿


  当添加糖摄入量<5%能量(约25克)时,龋齿发病率显著下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也可增加龋齿的发病风险。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喝碳酸饮料与2年后龋齿发生有关,增加龋齿发生风险46%;每天饮用3杯/听及以上龋齿的发生风险为2.16倍,每天饮用4杯/听及以上龋齿的发生风险为2.23倍。


  (3)过量摄入添加糖可降低抵抗力


  孩子在进食过多甜食后,会导致人体的内环境失调,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细菌和病*的抵抗力。


  (4)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导致缺乏维生素


  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的孩子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营养问题。


  (5)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增加近视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调查发现,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近视等疾病的发生。一项关于含糖饮料和糖尿病的研究显示,与低含糖饮料摄入人群(每月少于1次或不喝)相比,高摄入人群(每天1~2次)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6%。


  2.减糖措施


  (1)减糖是减添加糖


  (2)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指糖含量在5%以上的饮品。多数饮品含糖在8%~11%左右,有的高达13%以上,多饮不但容易使口味变“重”,而且会形成不良的膳食习惯从而导致超重、肥胖,因此建议不要多喝含糖饮料。


  (3)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


  婴幼儿建议喝白开水为主,制作辅食时,也应该避免人为添加糖。婴幼儿建议母乳喂养,尽量避免选择不恰当的配方奶粉。


  (4)减少食用高糖食品


  建议减少饼干、冰激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糖的包装食品摄入频率。


  (5)烹饪过程少加糖


  学校: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营养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食堂集体供餐时,指导学生营养就餐。


  家庭:父母应学习掌握营养知识,在烹饪过程中尽量减少糖的使用,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减少味蕾对甜味的
  (6)外出就餐巧点餐


  餐馆里的很多菜品均使用了较多的糖,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拔丝地瓜、甜汤等,因此,外出就餐时选择菜品应适量。

四、健康口腔


  1.健康口腔


  龋齿和牙周病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发生是细菌、食物以及自身条件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强口腔保健、增强人们的口腔预防保健意识,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素养,对降低儿童牙齿致龋率和牙周病的发病率起到关键作用。


  2.具体措施


  (1)科学刷牙


  刷牙是清除牙面菌斑的主要方法。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牙刷,尽量保证每次刷牙均能清洁各个牙面,刷毛的软硬度应适度。应做到每天早晚各一次,并尽可能做到餐后刷牙,每次刷牙2~3分钟。


  (2)氟化物防龋齿


  氟化物是通过局部加强牙齿结构、抑制脱矿过程和增强再矿化而实现其抑龋目的。氟化物的应用可分为全身应用和局部应用,全身应用有饮水氟化、食盐氟化、氟滴剂等;局部应用常见的是含氟牙膏、含氟激口液等。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含氟牙膏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但不能治疗已经形成的龋齿病。


  (3)少吃甜食


  适当控制对糖的摄入量,可以预防龋病。食糖后菌斑pH会下降使牙釉质脱矿,如果频繁进食糖,脱矿的时间大大多于再矿化的时间,所以,在减少糖摄入总量的同时,更应减少进食糖的频率。此外,还应建议多食含纤维的食物,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除了本身不具有致龋性之外,还有利于清除牙面的菌斑和存留的糖。


  (4)定期口腔检查


  龋病在波及牙本质深层之前,一般没有不适症状,只有通过医生的检查,才能够发现早期龋坏,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及时纠正吮指、口呼吸、吐舌等不良习惯。


  (5)及时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常见而有效的预防龋齿的方法之一。6岁左右萌出的第一恒磨牙和12时长出的第二恒磨牙均需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6)及时修复缺失牙齿


  牙齿缺损不仅会影响发音、咀嚼功能,也为食物残渣和细菌的残留提供了场所,因此在牙齿缺损后,应及时进行义牙修复。

五、健康体重


  1.超重肥胖的危害


  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器官功能、身体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还会延续到成年,增加其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使其发生时间提前,加快病情进程。


  2.健康体重


  (1)超重与肥胖的判断:


  体质指数(BMI,bodymassindex):


  依据表2: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超重”界值点且小于“肥胖”界值点者为超重。凡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肥胖”界值点者为肥胖。


  表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BMI筛查超重与肥胖界值


  注:数据来源于WS/T-《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


  (2)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合理搭配食物,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参与食物的选择与烹饪,传承我国优秀饮食文化。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开展饮食教育,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3)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一日三餐,两餐间隔4~6小时,三餐定时定量。


  ●早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占全天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


  ●每天吃早餐,保证早餐的营养充足。


  ●早餐应有谷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天天喝奶。


  ●少吃含能量、脂肪、食盐或添加糖高的食品或饮料。


  (4)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应选择干净卫生、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作为零食。


  ●2~5岁儿童可在两餐之间,吃适量的零食。


  ●足量饮水,首选白开水。


  ●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巧用营养标签选零食和饮料,超重肥胖的学龄儿童应选择低能量、低脂肪的产品。


  ●儿童青少年禁止饮酒。

表不同年龄人群推荐每日饮水量

表儿童青少年推荐和限制的零食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正确认识体型,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不暴饮暴食。


  ●通过合理膳食和适宜身体活动预防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


  (5)保证充足的身体活动


  ●轻度运动:运动过程中不出汗,不引起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如慢走散步。


  ●中等强度运动:活动时少量出汗、略微气喘,可以完整地说一句话,但不能唱歌。


  ●高等强度运动:活动时大汗淋漓、很吃力。


  5~17岁儿童青少年的运动推荐量


  ●每日应进行60分钟及以上的中等至高等强度的身体活动。


  ●每日身体活动超过60分钟可提供额外的健康效益。


  ●大部分的每日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运动。每周应进行高等强度身体活动至少3次,应包括锻炼骨骼和肌肉的运动。


  (6)减少久坐行为


  久坐行为:常见的久坐行为包括在坐姿、斜靠或卧姿时的“屏幕时间”活动(如看电视、使用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坐姿时阅读、画画、做功课;学校里的坐姿,乘坐交通工具时的坐姿等。


  久坐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是独立于身体活动的,也就是说,即使达到了每天推荐的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量,如每天仍然有较长的久坐行为,依然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每天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越少越好。减少因课业任务持续久坐行为,课间休息时应进行适当身体活动。

六、健康骨骼


  1.骨骼健康相关疾病危害


  (1)疾病


  异常的骨骼状态可能造成AIS、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严重的疾病状态可能影响机体器官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死亡。例如骨质疏松症可能引起骨折,继发脂肪栓塞或内脏受损,导致死亡。


  (2)身体体型不好


  一般脊柱侧弯很难在早期发现,很多患者都是等到出现了明显的畸形,发生了脊柱弯曲、背部不对称地隆起、含胸哈背的现象,不少患者的胸后背部隆起一个肋峰,又称为剃刀背的时候才被发现,这时患者的体形受到了明显的影响,脖子前伸,双肩不平衡,脊柱保持一种扭曲的形态(C或S型),外形跟正常的人不一样,身高低于正常人。


  (3)影响心肺健康


  由于脊柱侧弯发生在胸腰段居多,可能会压迫肺脏,会出现肺功能障碍,随着侧弯加重,还可能影响循环,出现心脏功能障碍,活动量稍大即出现心慌气短。


  (4)影响心理健康


  因为外形和代偿性症状很容易就会使人感到自卑,来自别人的嘲笑会让他们觉得全世界都恶意满满,这会导致他们心理自闭。


  (5)脊柱侧弯可能影响寿命


  一般脊柱侧弯严重的患者健康水平大大受损,长此以往,还有发生终身瘫痪的危险,从而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影响寿命。


  2.发生原因


  (1)习惯性姿势:


  1)不良站姿,造成身体重心习惯性偏向一边,形成肩一侧高一侧低,导致高低肩。


  2)不良坐姿,坐立身体偏斜,歪头写字,过分靠近桌子;身体前弯,腰部塌陷等。


  3)不良走姿,上身左右晃动,垂头含胸,勾肩搭背。


  儿童青少年脊柱周围肌肉、韧带尚未发育成熟,较为薄弱,长期姿势不良会造成双侧肌肉紧张度不平衡,引起椎间盘软骨变形,使脊柱弯曲程度逐渐加重,导致胸部变形。


  (2)桌椅高矮不合适


  桌椅高矮相差太大会导致坐姿不正,是导致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重要原因。


  (3)体力活动缺乏


  体育活动和体力活动既有利于学生舒展身心、消除疲劳,也有助于通过身体活动纠正体姿,减少不良姿势的持续时间。体力活动缺乏会导致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显著上升。


  (4)体质和营养因素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人群,AIS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患有AIS的妇女所生育的女孩有15°以上弯曲的发生率为27%。目前认为AIS属于多基因遗传。


  营养因素:维生素D与骨和软骨正常代谢关系密切。维生素D主要影响机体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吸收,促进骨组织钙化。钙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尤其是相比较于钙剂的补充,合理饮食保证钙摄入更加有利于骨骼健康。


  (5)行为因素


  适当的体育运动对骨骼健康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在青春期发育开始后明显减弱,因此在儿童期就应当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对骨骼发育进行干预。


  4.骨骼健康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


  积极宣传脊柱保健知识,加强儿童青少年、家长和教师对脊柱保健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坐、立、行姿势,提高儿童少年对形体美的
  (2)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中小学生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


  (3)调整桌椅高度


  按照《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为学生提供合格课桌椅,并定期检查,及时调整,提高课桌椅的合格率。


  (4)定期筛查早发现


  根据我国筛查标准《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筛查》,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矫正。


  (5)及时矫正


  功能性脊柱弯曲异常的儿童少年,通过加强锻炼、纠正不良姿势,可自行矫正;对于病理性脊柱弯曲异常者,需先治疗其原发疾病和脊柱外结构结构畸形,再对脊柱进行矫正。

七、科学防病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主要疾病包括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常见病等。儿童青少年应通过做好个人防护、营养摄入均衡、保证充足睡眠、多多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等防病措施预防疾病。


  1.做好个人防护


  儿童青少年常见传染病多以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做好个人防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得病机会。


  (1)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减少人群聚集


  传染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集会。


  (2)公共场所的个人卫生防护


  ●在密闭公共场所要正确佩戴防护口罩;


  ●减少接触公共物品;


  ●打喷嚏或咳嗽时,如未佩戴口罩,须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外出回来后立即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全程保持手卫生;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频率,缩小外出活动范围。


  (3)防护口罩使用指引


  ●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口罩?


  ●如何选择口罩?


  一般认为,目前只有医用外科口罩和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对病*具有防护效果。而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但对病*的防护效果有限,不推荐使用。


  (3)保持手卫生


  ●要做到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


  ●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液清洁手部;


  ●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4)正确的洗手方法


  ●第一步,掌心合并,掌心对掌心揉搓;


  ●第二步,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揉搓;


  ●第三步,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揉搓;


  ●第四步,双手互握,相互揉搓指背;


  ●第五步:木质在掌中转动,双手互换;


  ●第六步:指尖揉搓掌心,双手互换;


  ●第七步:握住手肘揉搓,双手互换。


  2、营养摄入要均衡


  (1)谷薯类食物要保证:每天应摄入-g,包括大米、小麦、玉米、荞麦、红薯、马铃薯等。


  (2)优质蛋白质类食物要充足:每日-g瘦肉类、鱼、虾、蛋等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奶类、大豆类食物要多选,坚持每天一个鸡蛋。


  (3)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建议每天每餐都要食用蔬菜水果,最好克以上,其中一半为深色蔬果类。注意生吃蔬菜和水果一定要洗净。


  (4)适量增加优质脂肪摄入:包括烹调用富含n-9脂肪酸的植物油和硬果类多油性食品如花生,核桃等,总脂肪供能比达到膳食总能量25-30%。


  (5)保证充足饮水量:每天1-0ml,多次少量、有效饮水;可以饮温开水或淡茶水。饭前饭后菜汤、鱼汤、鸡汤等也是不错选择。


  (6)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注意厨房食物处理生熟分开,动物食物要烧熟、煮透;家庭用餐,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等措施,避免与家人相互传染。禁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7)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坚果等植物作物中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调节免疫作用,应注意补充。也可适量添加营养素补充剂。


  (8)大豆及制品、蘑菇类食物、枸杞、*芪等食物中含有*酮、甜菜碱等抗氧化物质,瘦牛、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左旋肉碱都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3、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质量与免疫功能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睡眠可增强免疫反应,大多数免疫细胞在夜间免疫反应达到高峰;而长期的睡眠限制和紊乱则会增加与免疫相关的炎症介导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在睡眠剥夺的情况下,外周循环中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减弱,因而免疫损害风险增加。面对紧张的局势与外部压力,很多人出现了睡眠问题,睡眠不良会使我们抵抗外来病*侵袭的能力下降。正因如此,人人要保持良好的睡眠。


  规律的作息主要是指要保持相对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使人建立起自己的生物钟。作息时间不规律会导致入睡困难、频繁醒来、早醒以及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最佳的入睡和起床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但大致应该遵循大自然的昼夜节律。“子时而息,日出而作”(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活活动、生产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子时是十二时辰之首,即23点至凌晨1点。这里说的子时而息是指晚上十点半左右,日出而作是指早晨五点半),可因个人习惯稍有调整。


  4、多多锻炼身体


  适度锻炼可以使血液中白细胞增多,进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消灭病*和癌细胞,并促使身体释放使人兴奋的应力激素,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目的。


  在居家防疫期间,为确保运动安全有效,运动强度必须控制在适宜范围。强度过低,效果不理想;但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免疫功能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增加。因此特别忌讳平常不运动,锻炼搞突击。居家健身运动强度适宜表现:运动后感觉轻度呼吸急促、周身微热、面色微红,内心感觉轻松愉快,虽稍感疲乏,但休息后可消失,无明显疼痛和麻木。


  5、保持良好心态


  良好心态会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儿童青少年应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根据疫情发展、教学安排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包括提供调整认知、情绪疏导、行为管理、心理放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保持良好心态最主要是做到稳定情绪。影响情绪的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在接收外部消息时,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尽量从权威、有公信力的媒体或渠道获取,以提升内心的确定感。提高信息判断能力,相信科学和医学,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因错误信息或谣言而带来过度恐慌和紧张。此外要避免长时间阅读或讨论负面信息,如果较长时间处在消极情绪中,要有意识地调节、转换想法、调整行动,如可与家人或朋友倾诉,获取支持与帮助。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合理膳食倡三减,良好习惯促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