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其中,干眼症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之一。干眼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眼表功能紊乱,表现为眼部不适感、视觉障碍、泪膜不稳定及眼表损伤。它主要由泪液分泌过少、泪液蒸发过强、长时间戴角膜接触镜及屈光手术等引起。而风沙、灰尘、烟雾是干眼症的诱发因素。同时,国内外专家也提出了空气污染物是导致干眼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但缺乏严谨、完整的临床研究。近期,姚克教授及其团队就空气污染与干眼症的相关性问题做了一项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试验,并发表于EnvironmentalPollution(IF4.)杂志上。接下来,请各位看官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姚克教授的这项研究吧。
首个探究环境污染与干眼相关性的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本试验采用了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它是病例交叉研究的一种,适用于多变量的时间序列资料。它按时间进行分层,以病例自身作为对照,可以同时控制季节与时间等混杂因素,消除时间趋势偏倚,并能得到参数的无偏估计,现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气象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而姚克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是全球首个将时间分层病例交叉方法应用于空气污染和干眼症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研究选取了年7月1日至年6月30日间于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初诊患者(杭州主要城区居民),纳入患者总数例,并按性别、年龄、冷暖季节进行分类。空气污染数据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提供,包括PM10浓度、PM2.5浓度、SO2浓度、NO2浓度、CO浓度及O3浓度。将病人就诊当天空气污染数据作为实验组,将就诊时同一月各周同一天的空气污染数据作为对照组,进行COX回归模型分析。
单变量、多变量分析层层递进
揭示干眼与空气污染相关性
患病人群统计结果显示:女性干眼症患者人数明显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2倍;干眼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岁,占83.6%;而温度较低的季节(10月至次年3月)与温度较高季节(4月至9月)就诊患者数无明显差异。通过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每种空气污染物与不同分组干眼症患者相关性的统计学结果显示:PM10浓度、PM2.5浓度、SO2浓度、NO2浓度和CO浓度与干眼症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而O3浓度与干眼症的发生无关。除此之外,空气污染与干眼之间呈现明显的年龄、季节相关性:21~40岁患者组干眼症发病与空气污染存在明显相关性,温度较低季节空气污染与干眼症相关性明显强于温度较高季节。
结语姚克教授团队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证明了空气污染(PM10、PM2.5、SO2、NO2和CO)与干眼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是全球首个严谨、完整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这充分展示了姚克教授团队的科研实力,也说明了我国眼科科研水平突飞猛进的提高。同时,本研究结果也让我们认识到:空气污染是当前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惨烈的代价,人们既享受着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也遭受着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危害。因此,从国家*策和法律层面出发,加速治理环境污染,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是刻不容缓的议题。
姚克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白内障学组组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国际眼科理事会(ICO)理事,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副会长,亚太眼科学会中国区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学会会长,浙江省医师协会会长兼眼科医师分会会长。先后获评为亚太白内障屈光手术协会认证教育者奖(ACE)和金奖获得者,中华眼科金钥匙奖、金苹果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眼科医师奖获得者,第十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大医精诚”先进个人,全国医德标兵。共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SCI收录篇,获8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一五及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和国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30余项。以第一获奖人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重大贡献奖等10余项省部级奖,瑞士眼科Alfred-Vogt奖。
原文:
好文!必须点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