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型电子产品扑面而来,手机、iPad、网络游戏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儿童、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管理,也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议题。
电子产品对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是把双刃剑
电子产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
其一,有利于学生课外学习的延伸。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学模式更为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使线上教学成了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无论是作业、还是教学延伸,电子产品较好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加强,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汲取知识,提高学习速度。
其二,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
知识的丰富性与多元化难以在学校教学中得到完全的体现,而网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和开阔视野。
其三,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
比如说学生手机,小学生年龄较小,没有时间观念,会因贪玩而到处跑,但如果给孩子配上一部学生手机,只要一通电话就能知道孩子的去向,特别是当孩子遇到危险或者麻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手机向外界求助。
电子产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
首先,通常电子产品里有较多的短平快、碎片化信息,不利于小学生拓展性思维的训练和形成,不利于学生的深度阅读、知识面的拓宽,其效果有待研究和商榷;
其次,它导致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
最后,它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容易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降低了人的主动学习兴趣和系统思维能力。具体来说:
其一,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
事实上,使用电子产品的效果并非如很多家长所预期的那样,会极大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相反,有了这些电子产品帮忙的孩子反而懒得动脑筋,它降低了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依赖家教机、学习机的孩子学习上一旦遇到难题,根本懒得动手去做推算和思考,而是跳过计算或推理过程直接求助学习机或家教机等电子产品,或者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寻找答案,然后不管提供的信息对错,不加分析全盘照收。语文学习方面,孩子在动笔写作文前,也要先百度一下相关材料,造成同一命题的作文,写出来后千篇一律,雷同化严重。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没有了这些电子产品的辅助,孩子便一筹莫展,什么也做不了。
其二,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使用会阻碍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尤其是同伴之间传统的运动性游戏,是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孩子们通过在一起玩耍,能够彼此认识,产生深厚的友谊,这就是所谓的交朋友。而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则减少了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电子产品中的视频节目,多以卡通或游戏人物为主角,满目所见的都是些表情单一、语言单调、行为夸张的虚拟人物,这种纯粹的视觉刺激并无助于引发孩子有效的情感共鸣,特别是对低龄孩子而言,往往将虚拟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情商培养。
此外,电子产品的游戏、小说、图片下载功能齐全,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一旦沉浸其中就很难走出来。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和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加上遇到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更是束手无策。当发现孩子沉迷在游戏、动画片当中时,家长怎么劝诫也无济于事,根本管不了孩子。
其三,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缺乏生活向上的动力。
当孩子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并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后,便会想去寻求电子产品的陪伴,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网瘾”。
这类孩子缺乏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不会主动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独立的探索或感知,长此以往,孩子对生活慢慢产生了惰性,课余生活越来越单一,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弱化,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包括青少年活力的杀手——懒惰,这种惰性最终导致孩子对外界任何事物都兴趣索然,生活消极、学习被动,孩子甘于庸碌,逐渐成为潜在的“啃老族”“宅男”或“宅女”。
其四,影响身体健康。电子产品高亮度的显示屏给大人、孩子的视力造成的伤害很大。
据报道,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孩子做了七天实验,结果显示:玩20分钟苹果手机,三位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iPad,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玩10分钟其他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也给出了少儿使用电子设备的限制建议,两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电子视频产品,0—6岁儿童使用电子视频产品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得超过一小时。
学生电子产品沉迷辅导策略
教育技术专家阮琼娥认为,小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和分辨能力较弱,时间观念较差,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疏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小学生辅导策略
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电子产品
家长应对小学生使用的电子产品性能有正确的了解,理性选择和购买。鉴于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家长为孩子配置必要的电子产品和工具无可厚非,但必须掌握“必要性”和“选择性”两个原则,而不是盲目地一味迎合孩子的喜好。
“必要性”指的是家长可以为孩子配置纯粹工具属性的电子产品,如电子词典、儿童手机、计算器、学习机等;“选择性”指的是可以考虑为孩子购置少量介于“必要性”和“娱乐性”之间、带有益智游戏的电子产品,如音频播放机、学习机等;尽量不给孩子购置“娱乐性”太强的电子产品,如PSP、图文播放设备、iPad等,哪怕孩子提出种种条件或理由,都要明确地表示拒绝。
适当限制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教会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只是一味地堵而不疏,完全禁止孩子接触电视和电脑等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在孩子学习任务较轻,如周末、家庭作业完成后的课余时间,可以让孩子看些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或者适当玩会儿游戏,但家长应该与孩子达成共识,即必须先完成课业、适当锻炼和做完力所能及的家务后,才能去玩电脑或者看电视。
此外,建议家长设置一个特定的时间,如晚上睡觉时间,一旦到了这个时间点,应毫不犹豫要求孩子立即关闭电子产品上床睡觉。
另外,家长应该限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每天累计不能超过一个小时,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视力,也能从小培养孩子抑制欲望、控制情绪的能力。
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课余爱好
多管齐下,避免孩子染上“网瘾”。如果孩子把过多时间花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必然减少孩子和家长交流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意识到这一点,家长应该在孩子感觉无聊的时候,让他们帮忙多做一些家务,如跑跑腿出去买买东西,或带孩子外出游玩,既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也培养了孩子的亲情和家庭观念,而不是一门心思只想着看电视、玩电脑;
如果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意愿想看电视或玩游戏,也应该尽量因势利导,如指导孩子看看《动物世界》,了解各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孩子的动物保护意识;也可以看看法律频道,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家长也不妨坐下来陪孩子一起看看电视,谈谈看法,创造条件增加彼此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娱乐中受益。
中学生辅导策略
正面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
关于学生迷恋网络、智能手机的问题,我认为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强制手段解决,而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
一方面,让学生们知道,网络不仅仅是用来聊天、打游戏、看网络小说的,还可以为我们的学习所用,比如查找学习资料;在身边没有可求助的人时,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一些难题。
当然,也要防止学生借上网查资料的名义而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就需要家长们与孩子之间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协商过程,尽可能做到家长信任学生,学生诚信上网。
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也摸索出了一些解决孩子上网不当的办法,比如,在周末给孩子一定的上网时间,让孩子适当放松娱乐;或者每天在学习之余给半个到一个小时时间让孩子上上网、查查资料,这样做就会有效地缓解家长与孩子因为上网问题而导致的紧张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看看百度文库中的教学视频资料,学生如果在网络中学懂了什么、学到了什么,那就会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平面设计、编网页、写博文、记日记等,提高自己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这样学生们就会充分利用高科技的东西去浏览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拒绝在一些无聊的内容上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从而能够更健康地成长,不在信息时代迷失于网络中。
国外许多防沉迷网络的办法也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比如,美国的哈丁中学专门为学生建有电脑室,学生每天都可以在这里上网完成作业,但禁止聊天、打游戏。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问题。
以丰富的课外活动、广泛的兴趣爱好
冲淡学生对网络的痴迷
学生痴迷网络的原因有多种,但我认为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而转向虚拟无聊的网络世界是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为了解决学生痴迷网络、荒废学业的问题,学校、家庭也应积极主动地给孩子培养一些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来转移孩子对网络的过分依赖。
例如,英国孩子的课余活动就相当丰富,包括体育活动、音乐绘画、参观博物馆等,他们的作业负担比中国孩子轻得多,可以尽情参与各类课外活动,正因如此,英国的网吧并不限制中小学生入内,但是很少看到中小学生去网吧。
我所在的学校也为解决学生迷恋网吧、智能手机等问题而想了一些办法,如开展校园诵读活动。在每天的早晚读时间,各班同学齐声朗读或是背诵一些国学经典、诗词古文,目的就是在全校园形成一种读书学习氛围,用这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去影响和感化那些不思进取、痴迷网络的学生;
另外,我校专门把教学楼一楼开设为艺术楼层,设立了舞蹈工作室、音乐工作室、美术工作室、体育工作室等,让那些有艺术特长或爱好的同学去展示和发展他们的艺术或体育才能,从而有效解决了他们因学不懂文化课而“被动”上网的问题。
运用技术手段
给青少年一个安全干净的上网环境
人们常说,网络既是天使,又是魔*。说它是天使,因为它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海洋的大门;说它是魔*,因为它有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
那我们该如何来迎接天使,拒绝魔*呢?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此问题想了很多办法和策略:美国的娱乐软件业实行分级制度,销售商必须清楚给青少年出售什么样的游戏软件,如果胡乱卖游戏软件给儿童就是违法。还有,美国的中小学如今都对学校的电脑实行联网管制,这样可以集中对那些影响儿童身心发育的网站进行屏蔽。韩国对网吧也有严格管理,对网吧电脑装有屏蔽软件,这些软件是韩国*府花了五年时间,用亿韩元开发出来的。
所以,有时光靠家长和老师的说教是不行的,我们应该通过技术手段来管理学生上网,在源头上解决掉、打消掉学生迷恋网上不良信息的念头。
心理辅导推荐
吴增强著
探寻优秀与卓越
——心理老师成长之路
一本让普通教师蜕变为心理教师
让心理教师进阶为心理辅导专家的成长指南
作者简介
吴增强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学校心理辅导与儿童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曾经承担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多项重点课题。多项成果获国务院、教育部、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出版《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学习心理辅导》《青少年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与实务》等作品。
扫码购买
《青少年心理辅导——助人成长的艺术》《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微店、京东、当当、天猫都可购买
话唠老师
本期话题:
儿童、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管理,的确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议题。
各位老师,您在学校或者家庭中遇到过此类难题吗?您是或者打算如何解决的呢?
上期获奖名单公示:
冯晓燕易神执著一生学生心理危机处置:每一步都必须专业
一线教师可以做怎样的教育科学研究?
刘良华谈父母教育:文明其性格,野蛮其身体
领读直播
提升专业性,做高手教师!
?end?
责任编辑
陈凯
审读编辑
王京李永梅郭雪丽
大夏书系阅读-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