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港股医药公司和铂医药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上半年,营收大增11.5倍,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在行业景气度并不高涨的当下,和铂医药却能异*突起取得如此惊人的业绩增长,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探究,或可借此进一步挖掘公司的长期价值。
多管线达成里程碑事件,丰富产品矩阵构建核心竞争力
作为新一代创新药企业的引领者,和铂医药以极快的速度研发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药物。年时,公司仅有1项自主研发产品,但至年,公司已经拥有高达16项自主研发产品。和铂医药不仅拥有世界上稀缺的全人源重链抗体HCAb平台,更有全新的第二代全人源抗体发现平台H2L2,以及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HBICE。依托此三大技术平台,和铂医药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而差异化的产品管线,管线内拥有多个全球首创和潜在同类最佳的优质自研资产。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创新产品大多针对当前其他公司难以攻克的靶点和路径,开辟出了创新药的新时代。
图:和铂医药部分代表性产品概览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格隆汇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药物外,公司目前已有部分药物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进展最快的巴托利单抗(Batoclimab)HBM,预计年下半年/上半年就重症肌无力(MG)适应症提交BLA申请。
同时,针对干眼症的特那西普(Tanfanercept)HBM也已经完成了III期临床试验首次期中分析。
综合来看,和铂医药目前既有临近商业化阶段的药物,同时技术平台又不断研发出一系列差异化创新产品。全球授权的项目也接踵而至,可以判断,其营收将不断扩大,可持续造血能力将极大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潜力药物的临床推进加快,在收获期到来之时,公司将迎来管线的全面爆发,届时其价值将真正显现。
技术平台长期价值显现,实力获多方认可
进一步探究公司丰富管线的背后,可以发现和铂医药的技术平台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从技术上来看,和铂医药的三大平台无疑是领先行业的,具体可以看到,全人源抗体发现平台H2L2,经典双重双轻链抗体技术平台,开发的产品安全性、成药性和亲和力均具有竞争优势。
全人源重链抗体发现平台HCAb则是和铂的独门绝技,其可产生全人源仅重链抗体,分子量小肿瘤穿透力性强,并可以有效解决双抗中的错配问题。
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HBICE则是公司发力特色双抗管线的关键,通过聚焦T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将CD双抗和4-1BB双抗齐头并进。
三大技术平台持续迭代升级,向多元化应用场景迈进,开发众多创新领域产品,由单抗到双抗、ADC、NK、Car-T等一系列前沿创新产品。优秀的平台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从中报数据可以看到,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达万美元,同比上升11.5倍。对于一家biotech企业而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亮眼。
图:营收实现大幅增长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深挖高营收背后的原因,可以看到,公司在过去的半年里,达成了多起商业合作。不仅与阿斯利康订立了一项最高交易金额达.5亿美元的全球对外授权协议,更通过多元化创新合作商业模式,与多家跨国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包括在ADC方面与LegoChem和映恩生物达成项目合作。CAR-T方面医院Dana-Farber合作开发。医院合作开发创新性抗体疗法等。
上述合作都来自于公司技术平台及内部研发,尤其是与阿斯利康的合作,于临床前早期便完成了全球性的对外授权。相较于目前中国创新药企习惯于在临床阶段授权“出海”的做法,临床前授权需要药物发明者拥有更加扎实的早期研发能力,更为强大的专利技术壁垒以及更为充分早期数据验证。
反观阿斯利康能够在竞争激烈的CLDN18.2市场中选中HBM这一临床前资产,可见和铂医药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独树一帜。同时,由于节约了庞大的临床试验开支,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因此这次交易也能够为公司实现更加丰厚的投资价值回报。
除此外,公司还与恩凯赛药、华兰基因、百图生科、信达生物等多家机构达成合作,在NK细胞疗法、双抗、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和铂抗体平台的商业合作模式不仅限于纯粹的技术授权,同时还与其它产业创新引领者和学术机构,在下一代创新疗法上进行共同发现和共同开发。通过这样的模式,不仅能最大化平台的商业化价值,也能实现更高的创新效率。
目前,该平台已获得超过50个行业及学术界合作伙伴的认可。可以预见,基于和铂目前已经构建的合作范本,其抗体平台未来将有潜力,可以创造更多的收入,同时拓宽公司研发工作的范畴。
小结
随着我国创新药企研发实力的增强,很多创新药企业已经步入2.0阶段,逐渐与国际接轨,开始填补尚未满足的适应症空白,其议价能力也更强。这其中,那些布局开发难度较大的创新靶点的企业,以及高壁垒创新技术平台的企业,无疑是下一个十年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