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干眼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家庭教育微课堂二十五期别让iPad
TUhjnbcbe - 2022/11/2 21:31:00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微课堂”第二十五期

路金辉,大同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教育工作17年。立志于传播家庭教育的新思想,倡导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使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愉悦成长,使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自我成长。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朋友与我一起走进由大同妇联、大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家庭教育微课堂。我是路老师,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别让iPad“拐走”孩子》。

前几天我坐火车去北京出差,看到了一个场景,让我沉思了很久。车厢里有一个妈妈带着个小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孩子开始烦躁不安,也许是因为坐车太久了吧,他开始哭闹起来。而坐在一旁的玩着手机的妈妈,看了一眼闹着情绪的孩子后,很顺手地就从包里拿出了iPad。而孩子立刻安静下来了,接过iPad,开机,打开游戏,一系列动作非常熟练,心满意足地玩起了游戏。而孩子的妈妈也继续追剧,母子二人各得其乐。

这样的场景,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在公交车上、饭店里、公园里我们看着这样的场景一次次地上演着,我们熟视无睹。

iPad之父乔布斯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乔布斯生前有三个年幼的孩子。当纽约时报的记者问他:“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乔布斯的回答却让我们出乎意料。他说:“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让人匪夷所思?作为iPad之父的乔布斯竟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这感觉就像是*贩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吸*一样……

这与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很多家长都常常利用电子产品哄孩子,而孩子却成为了iPad宝宝。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呈现低龄化趋势。

但是其中的危害家长深刻地认知到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四岁叫妞妞,由于朋友比较忙,平时就由姥姥带孩子,姥姥用iPad哄哭闹的孩子。以至于以后妞妞只要在家,就会抱着iPad看动画片、玩游戏,碰都不让妈妈碰一下。对着闪烁的屏幕,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妞妞已经iPad成瘾了。虽然她现在不哭闹了,但也变得不爱搭理人了。

妞妞只是众多电子媒介依赖症患者中的一个,那么电子媒介依赖症的危害到底有哪些方面呢?我将从身体、性格和心理等角度与大家分享沉迷于iPad带来的,你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潜在危害。

首先我们来看看到孩子身体健康的影响。

iPad成儿童视力“第一杀手”

现代电子媒介的普及使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早早地就戴上了眼镜。以至于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全力推进儿童青少年防近工作。

孩子的视力是个持续发展的过程。12岁之前,孩子的视力都在不断地发育完善,视力状态处于不稳定时期。视神经、视力调节肌肉等组织器官尚处于不完善时期,眼睛调节机能十分脆弱。iPad快速变化的图像和相对较小的屏幕,以及在玩iPad过程中眼神的专注,会让孩子的眼睛长期聚焦在某个点上,再加上三四岁的小孩视觉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引起近视和弱视。有时还会出现刺激性症状,长时间盯屏幕对孩子眼睛泪膜不利,导致干眼症发生。

脊椎受损从低头开始

孩子在学校,老师要求孩子们站如松、坐如钟,这是一种纠正式的对孩子们坐姿的训练。孩童的骨骼、脊椎每天都在成长。而在儿童时期,运动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孩子在运动中才能确保骨骼、颈椎、肌肉得到良好发育。而沉迷于iPad,孩子长期坐着不活动,长时间不注意坐姿,且保持低头姿势,极易对孩子骨骼和肌肉增长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造成脊椎受损。

玩iPad玩出手部疾病

孩子使用iPad时,手指“拨一拨”即可上网、玩游戏,作为触控式屏幕电子产品,需要孩子长时间以手指按压或轻扫屏幕来控制,而像孩子们喜欢的切水果等游戏更需要以手指快速、密集地、重复地移动来完成。如果孩子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手指红肿、伸直弯曲时感到剧痛或手腕无力,这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如果长期以往严重的会肌肉萎缩,从而引起“腱鞘炎”或“腕管综合症”。

玩iPad易造成脑神经细胞损伤

孩子长时间使用iPad不仅影响视力、颈椎、手部等这些外在器官,而应更加引起大家重视的是其对孩子神经系统的破坏。孩子经常玩ipad会破坏神经系统,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的潜在威胁更大。

专家表示,iPad一定的辐射,有辐射,就会造成孩子体内细胞的损害。尤其是孩子在玩时,会让这些东西接近脑部,这样就容易造成脑神经细胞的损伤。而且,孩子使用iPad,注意力高度集中,会导致大脑疲劳,也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沉迷于iPad对孩子性格和心理方面的影响。沉迷iPad使孩子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互动和交流更能帮助他们完善世界观,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小孩子应该多和同龄人在一起玩,多参与户外活动。这些交流让孩子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相反,长期对着冰冷的iPad进行人机对话,影响了孩子的语言发育,阻碍了亲子之间、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他们容易形成单向思维的定式,无疑剥夺了孩子与外界交流的良机,性格也会变得孤僻,产生沟通与交流的障碍。

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德国成瘾治疗协会会长WernerF.Singer教授指出,网瘾会降低智力。“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智力会越来越低,最终会影响正常的交流。”

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中主张学龄前儿童应享受天赋的自由。目前,iPad似乎正在捆绑他们的手脚,使他们远离奇妙的自然,终日待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冰冷房间中,在某种程度上出生在这个时代下的儿童已经失去了自由。

如果家长们认识到了iPad会“拐走”孩子,您一定不会无动于衷,您就会问,如何让孩子远离iPad呢?

父母自身要对iPad等电子媒介有清醒认识。当新媒介进入家庭时,父母要反思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但是对于幼儿该不该接触此类新媒介,如何接触媒介,怎样接触媒介,父母心中要有确切的答案。因此也就需要父母不断地提高认识。

1

家长们,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iPad。

3岁时宝宝智力发展最快速的时期,这阶段对宝宝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如果宝宝这么快就“机不离手”,沉迷在电子游戏中,那么宝宝很可能会错过了发展智力的*金时期。对于0-3岁的婴幼儿而言,连限制时间使用也完全不可行。一方面,0-3岁是婴幼儿大脑和神经快速发育期,使用电子商品造成的损伤更大;另一方面,0-3岁婴幼儿对于时间、协议、利害毫无概念,只知道自己想要玩玩具的心情没有得到满足,便大哭大闹大发脾气。长此以往,孩子们会失去对家长的信任感,出现行为或心理问题。

2

家长们,您以身作则了吗?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媒介如同空气、水、阳光一般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也深受其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父母等重要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对儿童的行为、态度起到模仿和强化的作用。

儿童天性好模仿,家庭成员的媒介接触行为对孩子自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有必要对自身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审视。古代圣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现代父母可也要反思自己的媒介行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媒介时间有多长?自己使用各种媒介都做了什么?

爸妈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在家里随处可见这些高端的电子产品,家长们回家以后要不就在电脑面前,要不就手机不离手。使得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家里的电子产品上,逐渐接触的次数多了、时间多了,也就像成人一样难以自拔了。

想要孩子摆脱“屏幕依赖”,家长应该从自身开始改变。家长要注意避免经常在宝宝面前玩电子产品游戏,孩子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他经常看到家长拿着这个“方形的东西”不放手,他就会觉得这个是一个有趣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沉迷在电子产品之中。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起示范作用。

3

家长们,您用心陪伴孩子了吗?

家长较少陪伴孩子,让孩子养成依赖电子产品打发时间的习惯。父母用心陪伴才能帮孩子甩掉“屏幕依赖”。

小孩子爱iPad没错,但是你让他在爸爸妈妈和iPad中间选一个,他肯定不选iPad。不如你逼自己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他,就两个人一起看书学习,哪怕各做各的事,让他感受到你对于学习对于工作的热情,言传始终有限,身教才是正经事。特别提醒广大家长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偷懒,别让冷冰冰的机器陪着孩子,家长应亲自陪伴孩子成长。

在地板上贴上长长的彩色胶带,代表跑道或划船赛道,与宝贝一起奔跑、一起做划船游戏;和宝贝一起用家中闲置的纸箱制作机器人,或过家家等等都是很好的亲子游戏,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极大地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和创新力,这些有趣的亲子活动也远远比IPad更加有趣,更加吸引孩子。陪伴是家长给孩子们最好的成长礼物。爸爸妈妈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和手机,多陪一下宝宝吧。

4

家长们,您操之过急了吗?

三岁以后的孩子可以使用iPad,但是家长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可以是有些孩子已经被iPad拐走了,怎么办?很多家长一旦认识到了其危害,就要当机立断,禁止孩子使用iPad,岂不知这适得其反。完全的道德说教孩子并不领情,彻底地禁止孩子使用也仅仅会引起孩子强烈地反抗,要想彻底改变特定情境下的不适当行为或不良习惯,需要家长长期的努力,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这是鼓励孩子自我逃离媒介依赖的抓手。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孩子逐渐减少使用iPad时间,这一良性行为的出现,自我效能感可以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比如,孩子被妈妈肯定能很好的自控使用iPad的行为,是个“说话算话的孩子”,那他就真的就是个“说话算话的孩子”。孩子会自觉的生成“自我效能感”。这意味着孩子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即他可以控制自己使用iPad的冲动。当孩子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安排使用iPad时间和正确使用iPad后,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会不在依赖iPa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看你,你却在玩iPad。”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为了让我们孩子之间没有最遥远的距离,家长们一定要把孩子从iPad那里抢回来。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各位朋友的收听。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庭教育微课堂二十五期别让iPad